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留學法國經驗訪問 : Howard (Sciences Po)

這幾個月由於工作關係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但是從這個月開始本部落格將分享更多留法學生的經驗及心得

小莎這次很榮幸邀請到曾經在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就讀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碩士的Howard分享他在法國留學兩年的經驗

Howard背景:在2013-2015年於Science Po就讀國際公共管理碩士課程,回港後現為一間跨國公司的顧問


Q: 說說自己為何選擇到法國留學?
 H: 選擇到法國的原因,第一是當地學費比其他歐美國家低,以及有更多機會接觸法國文化及學好法文,還有自己對該課程很有興趣,很幸運的地學校也錄取了我。我覺得法國比起其他歐美國家大學能夠提供另一種視角,有助我將來申請如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工作,因此決定到當地留學。

 Q: 可以介紹你的課程嗎?
H: 我就讀的是巴黎政治學院 (Sciences Po) 開設的國際公共管理碩士課程(Mast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專門主修非洲研究及全球衛生。這是一個兩年制的課程,其中要求完成半年的實習或去別的學校做交換生,這也是吸引我(delete)的地方,因為到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實習是我的目標。我的第一個實習是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第二個實習則在北京的聯合國開發計劃處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Q: 請說說法國的上課模式,跟香港的的有什麼不同?
 H: 法國的課程種類比較多,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由於我選的是英語課程,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組成部分比香港更多元化。除了間中比較大型的講課,一般都是20-30人一班,課堂中有很多互動討論,學生會比較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針對一些問題跟教授相討。法國也比較注重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及表達,以及鼓勵學生主動發掘不同的新知識或者研究新的領域。香港的教學方式比較著重實際方面,比較線性的那種老師在教學大綱例出教怎麼,便期望學生在考試或寫論文時會懂得那些東西的方式。講師方面,Science Po的講師一般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銀行家、國際組織的領導,他們分享的都是過去在實際工作中的親身經驗,很貼近現實世界也很專業,從這些身經百戰的人身上不只學到專業知識,也學到領袖學和管理學,這是很珍貴的經驗;而香港的講師則比較注重學術方面,例如撰寫論文之類。另外,Science Po 在課程以外也安排很多活動,例如巴黎市長Anne Hidalgo在市長選舉前來學校宣傳政綱。他們也會邀請很多知名人士如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時裝設計師Karl Legarfied、前美國副總統、蓋茨基金會的Bill Gates、世衛WHO的前總幹事陳馮富珍來進行大型演講,我也藉此得到之後在世衞實習的機會。在2015年時我們的教授也推動了在巴黎的COP21的學生活動,參加這個活動令我大開眼界。

 Q: 簡單分享那時候在法國求學的生活面貌,有沒有其他課外活動或者學習?
H: 其他的課外活動有藝術課程,例如木雕刻、素描等,曾經在人體素描課堂上有裸體女模特兒呢!那是個很震撼的經驗,可能因為是第一次這樣的用客觀的角度去看身體的結構和比例。另外當晚又有朋友帶我去看一齣戲劇,中間也是有女演員半祼演出的情節,一天內兩次見到法國裸女確是賞心樂事(笑)。閒時我也會騎自行車周圍探索巴黎不同的風景,也會趁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博物館免費開放時去參觀。我還參與過當地的教會,週末時也會跟同學朋友下廚一起分享不同國家的菜色,以及到圖書館看看書。2014年時我還參加了巴黎馬拉松,所以晚上有時會在塞納河邊練跑。我也盡量參與學生身份才有機會做的事,例如之前所說的COP21,是一個在離巴黎市不遠的Nanterre舉行的一個模擬COP21的會議,還有Alexis Tocqueville Challenge — 一個幫助非營利組織的學生活動。 在實習方面,主要都是自己主動找工作機會的。其中第一階段的實習得到學校推薦進入UNDP在北京辦事處的South-South Cooperation部門工作。這個部門的目的是促進中國跟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而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就有關議題作研究,其中比較難忘的經驗包括參與了UN69的活動,特別是當天晚上整個恭王府都被包下來作為活動場地,場面非常盛大。 第二個實習是在WHO的傳訊部門(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為期三個月,主要負責關注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例如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的宣傳工作,也有參與禁煙的宣傳活動。在這個工作中比較難忘的是在西非爆發伊波拉病毒期間我自薦幫忙有關的對外媒體溝通工作,例如整理媒體的詢問、記者會準備工作等。 Q: 有沒有感到吃力的地方? 法語說得不好時會感到有點吃力,另外在法國生活的各種行政行續也很繁複。還有因爲自己的國際課程留學生身分,以及學校這個很well-protected的環境,未必有很多機會接觸法國本地人,看到的法國社會可能只偏向正面的那一邊,因此要去非遊客區地方才能看到社會真實的一面。

Q: 那麼有哪些想法的改變嗎?
H: 在法國留學給我思想上有很大轉變。因為接觸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看到不同的做事方式及不同的可能性,也見到一些精英會為自己的理念而堅持,並非只以金錢掛帥。又例如法國的政治文化,像總統馬克龍的理念跟其他歐美國家有所不同。另外由於不少非洲國家都是法國前殖民地,因此法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仍然緊密,可以藉此對非洲了解更多。還有法國的哲學、文學、藝術、電影都帶給我很多新的啓發,而這裡的展覽和UNESCO舉辦的活動都令我大開眼界。

Q: 你們會覺得什麼樣個性的人比較適合去法國留學?還是這根本不成問題?
H: 我想這個不是問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掘自己以往沒想過的興趣,但也不要過分幻想,畢竟留學跟旅行不同。

Q: 有沒有推薦在巴黎 / 法國一定要參與的活動?
H: 多參與藝術活動,看看不同的展覽,又或者Comédie Française(法蘭西喜劇院)的演出,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例如在留學期間我曾經看過著名音樂家馬友友的演出。多去一些遊客沒機會到的地方尋寶,主動去發掘有特色的地方,不能只被動的留在自己圈子裡。法國人是很欣賞個人的主動性,例如對廚藝有興趣的話除了去藍帶之類的廚藝學院,也可以在一些甜點店主動跟師傅聊天,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這最好要先準備好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不過我的留學經驗主要集中在巴黎,其他外省的情況可能不同。

Q: 在法國留學後,覺得自己哪裡變得不一樣呢?
H: 我的社交圈子特別是在法國的network擴闊了,對事業特別是了解非洲市場方面會有幫助。另外也對法國的強項產業例如科技、核電、紅酒了解更多。這些都增加了我日後去法國工作的機會及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Q: 你有什麼建議給打算到法國留學的後輩呢?
H: 最好先學好法語,越早開始越好。另外多做資料搜集,無論是去長期留學、工作或者短期遊學也好,發掘留法期間可做的以往沒機會做的事,看看有哪些可能性。離開熟悉的華人圈,接觸其他不同國籍的人,特別是法國當地人,以法國方式去感受生活,而非只是宅在家看片。就像Sacha Guitry那句:「To be Parisian is not to have been born in Paris, but to be reborn.

Q: 最後,請跟我們分享你對於未來的計畫?
H: 我希望將來會有機會到歐洲或英國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